题情尽桥

作者: 雍陶 朝代: 唐代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这首诗属于: 友人 送别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
从来:向来。
尽:完。
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离恨: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854年,雍陶出任简州刺史。简州城外,有一座情尽桥,是人们送迎客人的地方。在一个春天,雍陶送客来到情尽桥不解其名,询问后他结合自己送别的感受和历来折柳送别的风俗,建议改为折柳桥。并写了这首诗送给朋友,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留恋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雍陶的诗词推荐

相和歌辞。明月照高楼

朗月何高高,楼中帘影寒。一妇独含叹,四坐谁成欢。
时节屡已移,游旅杳不还。沧溟倘未涸,妾泪终不干。
君若无定云,妾若不动山。云行出山易,山逐云去难。
愿为边塞尘,因风委君颜。君颜良洗多,荡妾浊水间。

韦处士郊居

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峡中行

两崖开尽水回环,一叶才通石罅间。
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

唐代诗词推荐

执契静三边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李夫人-鉴嬖惑也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写真。丹青画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杀人。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
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
香烟引到焚香处。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翠蛾仿佛平生貌,
不似昭阳寝疾时。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伤心不独汉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