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

作者: 李端 朝代: 唐代

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作者简介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的诗词推荐

长安感事呈卢纶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与,无金命未通。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矜齐德,高年觉宋聋。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长安书事寄卢纶

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翻同老夫见,殊寡少年心。
及此时方晏,因之名亦沈。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素业在山下,青泉当树阴。交游有凋丧,离别代追寻。
向秀初闻笛,钟期久罢琴。残愁犹满貌,馀泪可沾襟。
勿以朱颜好,而忘白发侵。终期入灵洞,相与炼黄金。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唐代诗词推荐

奉真观

真门迥向北,驰道直向西。为与天光近,云色成虹霓。

同武平一员外游湖五首时武贬金坛令

红荷碧筱夜相鲜,皂盖兰桡浮翠筵。
舟中对舞邯郸曲,月下双弹卢女弦。
青林碧屿暗相期,缓楫挥觥欲赋诗。
借问高歌凡几转,河低月落五更时。
朝来仙阁听弦歌,暝入花亭见绮罗。
池边命酒怜风月,浦口回船惜芰荷。
朦胧竹影蔽岩扉,淡荡荷风飘舞衣。
舟寻绿水宵将半,月隐青林人未归。
花潭竹屿傍幽蹊,画楫浮空入夜溪。
芰荷覆水船难进,歌舞留人月易低。

执契静三边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