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水冻频移幕,兵疲数望乡。只应城影外,万里共如霜。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塞北征儿谙用剑,
关西宿将许登坛。田园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半夜中峰有磬声,偶寻樵者问山名。上方月晓闻僧语,
下界林疏见客行。野鹤巢边松最老,毒龙潜处水偏清。
愿得远山知姓字,焚香洗钵过馀生。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翦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十年俱薄宦,万里各他方。云天断书札,风土异炎凉。
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日疑怀叔度,夜似忆真长。
北使从江表,东归在洛阳。相逢慰畴昔,相对叙存亡。
草深穷巷毁,竹尽故园荒。雅节君弥固,衰颜余自伤。
人事盈虚改,交游宠辱妨。雀罗争去翟,鹤氅竞寻王。
思极欢娱至,朋情讵可忘。琴樽横宴席,岩谷卧词场。
连骑追佳赏,城中及路傍。三川宿雨霁,四月晚花芳。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兴酣鸲鹆舞,言洽凤凰翔。
高选俄迁职,严程已饬装。抚躬衔道义,携手恋辉光。
玉振先推美,金铭旧所防。忽嗟离别易,行役共时康。
石门千仞断,迸水落遥空。道束悬崖半,桥欹绝涧中。
仰攀人屡息,直下骑才通。泥拥奔蛇径,云埋伏兽丛。
星躔牛斗北,地脉象牙东。开塞随行变,高深触望同。
江声连骤雨,日气抱残虹。未改朱明律,先含白露风。
坚贞深不惮,险涩谅难穷。有异登临赏,徒为造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