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篇 / 宝剑篇

作者: 郭震 朝代: 唐代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 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首诗属于: 托物言志 豪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
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
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
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注释
古剑: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
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
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凡:即共,一作“经”。
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咨嗟:即赞叹。
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
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
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
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
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
曾:一作“常”。
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
“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尘埋:为尘土埋没。

纠错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82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3-34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9-40

创作背景

此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唐诗纪事》记载:“元振(即郭震)尉通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

作者简介

郭震

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唐玄宗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生平

早期事迹

673年(咸亨四年),年仅十八岁的郭元振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尉。在任内,郭元振常做些违法之事,甚至铸造私钱、掠卖人口,百姓对他非常厌恶并深以为苦。

后来,武则天得知此事,将郭元振召入京城,准备将他治罪,却在与他交谈之后,发现他才华横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宝剑篇》呈上,武则天大加赞赏,让学士李峤等人进行传阅,并任命他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后又进封奉宸监丞。

离间吐蕃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吐蕃请和,武则天命郭元振出使吐蕃。吐蕃大将论钦陵要求唐朝撤去安西四镇的守军,并求取十姓突厥之地。郭元振道:“安西四镇、十姓突厥与吐蕃是不同民族,现在请撤朝廷守军,难道不是有兼并的打算吗?”论钦陵道:“吐蕃如果贪求土地,想成为唐朝的边祸,则会东侵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怎会谋利于万里之外呢!”于是派遣使者随郭元振入朝提出上述请求。

当时,朝廷对此犹豫不决。郭元振上奏道:“论钦陵要求罢兵割地,这是利害的关键,确实不应轻易作出决定。现在如果直接拒绝他,肯定会招致很深的边患。四镇的利益距离我们很远,但是甘州凉州的受害离我们很近,不可不慎重考虑。应当用计策拖延时间,使他和好的希望未断绝就好了。那四镇、十姓,吐蕃是很想得到的,而青海、吐谷浑,也是我们想要的。我么不如答复:‘四镇、十姓之地,本来对唐朝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派兵戍守,是想安定抚慰西域,分散吐蕃的军力,使吐蕃不能全力东侵。现在如果吐蕃无东侵的打算,就应当归还我吐谷浑各部及青海故地,而西突厥五俟斤部也应当归还吐蕃’。这样便足以堵住论钦陵的嘴,而且也未与他断绝关系。如果论钦陵稍有违背,则是他没有道理。而且四镇、十姓诚恳归附已久,现在还未发现他们有反叛的情况,做有害于我们的事情,因为遥远而抛弃他们,恐怕要使各国伤心,不是控制四夷的良策。”武则天听后,同意了他的建议。

郭元振又道:“吐蕃百姓为徭役和兵役所苦,早就愿意与我们和好;只有论钦陵图统兵专制的私利,不想归附。如果我们每年都派去表示和好的使者,而论钦陵常不从命,则吐蕃百姓对论钦陵的怨恨就会日益加深,盼望得到国家的恩惠就会日甚一日,他要想大规模发动他的百姓,肯定就困难了。这也是逐渐离间的办法,可以使他们上下猜疑,祸乱从内部产生。”武则天深表赞同。

后来,吐蕃君臣果然相互猜忌。699年(圣历二年),吐蕃内乱,论钦陵被诛杀,其弟赞婆率部降唐。武则天闻讯后,命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兵前往迎接。

治理凉州

700年(久视元年),吐蕃大将麹莽布支入寇凉州,被凉州都督唐休璟击退。郭元振也因参与军机,被封为主客郎中。

701年(长安元年),郭元振升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当时,凉州南北不过四百多里,突厥、吐蕃常来侵扰,凉州军民深以为苦。郭元振到任后,在南部边境的硖口修筑和戎城(今甘肃古浪),在北部边境的沙漠中设置白亭军(今甘肃民勤东北),控制了凉州的交通要道,将凉州边境拓展了一千五百里。从此,突厥、吐蕃的兵马再也无法到州城侵扰。

郭元振又让甘州刺史李汉通实行屯田政策,充分利用当地的河流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此前,凉州地区的谷子每斛高达数千钱,而屯田后,一匹细绢就可以换到数十斛粮,积存的军粮可供数十年之用。

郭元振擅长安抚、统治百姓,在凉州任职的五年中,深受当地各族百姓敬仰,并且法令严正,军纪严明,使得治下牛羊遍野,路不拾遗。

都护安西

706年(神龙二年),郭元振改任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大都护。后来,突骑施首领乌质勒部落强盛,表示愿意与唐朝通和,郭元振便到突骑施牙帐商议军事事宜。当时,天降大雪,郭元振立于帐外,与乌质勒会谈。大雪愈积愈厚,郭元振足不移地,而乌质勒因年老体弱,不耐严寒,会谈结束后竟被冻死。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元振设计害死父亲,打算率兵袭击唐军。副使御史中丞解琬闻讯,劝郭元振连夜逃走。郭元振道:“我以诚心对待他们,又有什么可以怀疑和害怕的呢!再说我们都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就算是想逃走,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次日,郭元振身穿素服前往吊唁,半路上遇到娑葛的士兵。敌军没料到郭元振会来,也不敢轻举妄动,忙说是来迎接他的。郭元振走进帐中,吊唁赠礼,哭得非常悲伤,并留下帮助料理丧事。娑葛被郭元振的诚意打动,向唐朝派去使者,进献良马五千、骆驼二百、牛羊十余万。不久,朝廷任命郭元振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708年(景龙二年),娑葛与阿史那阙啜忠节不和,多次发生冲突。阙啜忠节由于兵少将微,逐渐不敌。郭元振遂奏请将阙啜忠节召入京师宿卫,将其部落迁徙到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锁阳城)、沙州(今甘肃敦煌西)一带。阙啜忠节率部东撤,在播仙城(今新疆且末西南)与唐朝西域经略使、右威卫将军周以悌相遇。周以悌劝他不要入朝,贿赂宰相宗楚客、纪处讷,联合安西军与吐蕃军共击娑葛,并求册阿史那献为可汗以招抚突厥十姓人马,这样既能报娑葛相欺之仇,又可以保住对部落的控制,胜于入朝受制于人。阙啜忠节深以为然,便率军攻陷阗坎城,并遣使厚贿宗楚客、纪处讷。

郭元振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上疏,极力劝阻,并认真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指出如果将吐蕃引入西域,会引发安西四镇的危机,同时认为阙啜忠节所求立的阿史那献同阿史那元庆、阿史那斛瑟罗一样,都无过人之才。但是,朝廷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不久,朝廷派御史中丞冯嘉宾持节安抚阙啜忠节,侍御史吕守素处理四镇事务,任命牛师奖为安西副都护,统领甘州、凉州兵马,联合吐蕃一起进击娑葛。娑葛的使者娑腊此时正在长安,闻讯后立即赶回,通报娑葛。娑葛大怒,发动四路兵马,分别攻打安西、拨换(今新疆阿克苏)、焉耆、疏勒。

由于娑葛兵势甚盛,郭元振屯兵疏勒,设栅于疏勒赤河(今克孜勒河)河口,不敢出击。娑葛趁阙啜忠节迎接冯嘉宾时,派兵偷袭,生擒阙啜忠节,杀死冯嘉宾。不久,吕守素、牛师奖先后遇害。娑葛乘胜攻陷安西,断绝四镇之路。

宗楚客又奏请以周以悌为安西大都护,征召郭元振入朝,并册封阿史那献为西突厥十姓可汗,派军进驻焉耆,讨伐娑葛。娑葛写信给郭元振道:“我与汉人本来没有矛盾,只是与阙啜忠节有仇。但是宗尚书接受阙啜忠节的贿赂,毫无道理地想发兵攻破我的部落,并且冯中丞和牛都护相继率军而来,我又岂能坐以待毙!我听说阿史那献也将来到此地,他的到来只会使安西四镇冲突增多,恐怕今后难以有安宁的日子好过。请您看着怎么解决吧。”

郭元振便将娑葛的信呈给唐中宗。宗楚客大怒,奏称郭元振有不臣之心,征他入朝,准备治罪。郭元振派儿子郭鸿走小路将实际情况向唐中宗一一奏明,请求留在西域稳定局势,不敢返回朝中。不久,周以悌被流放白州(今广西博白),唐中宗再次任命郭元振为安西大都护,下诏赦免娑葛的罪行,并册立为十四姓可汗。

担任宰相

710年(景云元年),宗楚客等人在政变中被杀,唐睿宗继位,郭元振被征拜为太仆卿,加银青光禄大夫。郭元振离任时,安西各部落的酋长有的甚至划破脸面、痛哭相送。刚刚行到玉门关,离凉州还有八百里时,凉州百姓就已经准备好壶浆欢迎。

711年(景云二年),郭元振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接替宋璟出任吏部尚书。不久,郭元振又改任兵部尚书,封馆陶县男。同年冬,郭元振与韦安石、张说被罢去相位。

712年(先天元年),唐睿宗退位,唐玄宗继位,郭元振出任朔方军大总管,修筑丰安(今宁夏中卫西)、定远城(今宁夏平罗南),使戍守军队得以有屯驻之所。713年(开元元年),郭元振以兵部尚书之职再次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年七月,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郭元振亲自率兵保护唐睿宗,在中书省宿卫十四夜,因功进封代国公。不久,郭元振兼任御史大夫,出为朔方大总管,防备突厥。

去世

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举行军演,并亲自擂鼓。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打乱了军演。唐玄宗见军容不整,非常生气,命人将郭元振立即斩首。刘幽求、张说劝谏道:“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当予以宽恕。”唐玄宗便赦免了郭元振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

不久,唐玄宗念及郭元振昔日功劳,起复他为饶州(今江西鄱阳)司马。郭元振遭此挫折,心情抑郁,在赴任途中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722年(开元十年),郭元振被追赠为太子少保。

人物评价

郭元振守边多年,无显赫武功,以建设、安抚见长,故能“克致隆平”,“安远定边”。他“武纬文经”,以诚信对待边疆少数民族,因而深得他们的爱戴,能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屈突厥、吐蕃之兵,这就是所谓的“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了。此等边将,对于保持边疆稳定、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轶事典故

郭元振十六岁时在太学读书,家中给他送来四十万钱。这时,有一个穿着丧服的人到他门前请求救济,并称:“我祖宗五代都没有安葬,希望您能接济我,让我能够办理丧事。”郭元振听后,也不问他姓名,就把家中寄来的钱全部给了他,没有丝毫吝惜之色。

家庭成员

父亲:郭爱,以济州刺史之职致仕。

儿子:郭鸿

郭震的诗词推荐

寄刘校书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才微易向风尘老,
身贱难酬知己恩。御苑残莺啼落日,黄山细雨湿归轩。
回首汉家丞相府,昨来谁得扫重门。

塞上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同徐员外除太子舍人寓直之作

太子擅元良,宫臣命伟长。除荣辞会府,直宿总书坊。
露湿幽岩桂,风吹便坐桑。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叶死兰无气,荷枯水不香。遥闻秋兴作,言是晋中郎。

唐代诗词推荐

帝京篇十首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春日登陕州城楼俯眺原野回丹碧缀烟霞密翠斑…聊以命篇

碧原开雾隰,绮岭峻霞城。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
斑红妆蕊树,圆青压溜荆。迹岩劳傅想,窥野访莘情。
巨川何以济,舟楫伫时英。

辽城望月

玄兔月初明,澄辉照辽碣。映云光暂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九都,停观妖氛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