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作者: 周紫芝 朝代: 宋代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这首诗属于: 勉励 友人 惜别 离别

鉴赏

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这几句云:“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词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雄壮的边塞生活,并有写诗赞美的豪兴。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

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花费较多笔墨回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辛苦劳顿的种种情状,为抒写别情作了蓄势充足的铺垫。这种写法,具有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示了作者的高超才情。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
送光州曾使君:词题。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
武陵:地名,今湖南常德市。
星星:指头发花白。
使君:指词题中的曾使君。
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
不应:不顾
槊(shuò):古代的一种兵器。

作者简介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周紫芝的诗词推荐

水龙吟(须江望九华作)

楚山木落风高,暮云黯黯孤容瘦。天晴似洗,明霞消尽,玉峦排秀。九凤飞来,五云深处,一时轻矫。恨三山不见,六鳌去后,天空远、人将老。
堪笑此生如寄,信扁舟、釭来江表。望中愁眼,依稀犹认,数峰林杪。万里东南,跨江云梦,此情多少。问何时还我,千岩万壑,卧霜天晓。

好事近

帘外一声歌,倾尽满城风月。看到酒阑羞处,想多情难说。
周郎元是个中人,如今鬓如雪。自恨老来肠肚,诮不堪摧折。

水龙吟(题梦云轩)

楚山千叠浮空,楚云只在巫山住。鸾飞凤舞,当时空记,梦中奇语。晓日曈日龙,夕阳零乱,袅红萦素。问如今依旧,霏霏冉冉,知他为、谁朝暮。
玉佩烟鬟飞动,炯星眸、人间相遇。嫣然一笑,阳城下蔡,尽成惊顾。蕙帐春浓,兰衾日暖,未成行雨。但丁宁莫似,阳台梦断,又随风去。

宋代诗词推荐

又留别同院

忆昔当年富贵时,如今头脑尚依稀。布袍破后思宫内,
锦袴穿时忆御衣。鹘子背钻高力士,婵娟翻画太真妃。
如今憔悴离南海,恰似当时幸蜀时。

丈人观谒先帝御容

圣帝归梧野,躬来谒圣颜。旋登三径路,似陟九嶷山。
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间。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

葬西施挽歌

西望吴王国,云书凤字牌。连江起珠帐,择地葬金钗。
满地红心草,三层碧玉阶。春风无处所,凄恨不胜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