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丙子送春

作者: 刘辰翁 朝代: 宋代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二人皆北去。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这首诗属于: 婉约 宋词三百首 春天 豪放 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欲送春天归去,可是整个人间没有春的归路。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哪里刮来的风沙,昏暗笼罩着南浦。心如乱麻,说不清是怎样的痛苦,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如同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愁痛苦?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那珍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仙人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远离二频频回顾。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时分,怎样才能捱得过去!
春天啊,你此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别,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苏堤上,天天都是凄风苦雨。叹惜故国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人生流落到这种情形,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注释
海门:今江苏省南通市东,宋初,犯死罪获贷者,配隶于此。
斗转城荒:指转眼间南宋都城临安变成一座荒城。
箭雁:中箭而坠逝的大雁。
沉边:去而不回,消失于边塞。
梁燕:指亡国后的臣民。
长门:指宋帝宫阙。
江令:江淹被降为建安吴兴令,世称江令。有《别赋》。
庾信:南北朝时诗人。
苏堤:西湖长堤,苏轼守杭州时所筑。
孺子:辰翁有子名将孙,也善作词。

纠错

赏析

这首词共三阕。上阕由“送春去”开头,“人间无路”极写辛酸悲咽。“斗转城荒”诉说临安陷落,“不见来时试灯处”尤有深意。中阕由“春去谁最苦”的设问,讲述宋亡而爱国军民最为痛苦的事实。“送客屡回顾”状写宋宫室被掳掠的凄惨境遇。下阕由“春去尚来否”的设问,暗示宋朝大势已去,恢复无望。全词凄绝哀怨,寄托很深。

《兰陵王》是词中的长调,共分三段。第一段写临安失陷后的衰败景象及词人的感受。“春去人间无路”是全词的主题句,词中各段发端,均以“春去”领起,并围绕这一中心从不同方面加以发挥。“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用对比手法写出临安失陷前后的不同画面,“芳草”、“秋千”,写出元军陷城前的景况。“芳草”,又暗喻送别。这首词的“芳草”却不是隐喻一般的离情,而是送别一个朝代,汉家王朝仓皇南奔,故国何在?凄苦之情,怎能自己。“风沙暗南浦”,则意味着元军攻陷临安后的摧残践踏,又象征着南逃群臣们的危厄前景。“南浦”本指分别之地,此处却暗指南宋故土,补充了“春去人间无路”“慢忆海门飞絮”写词人挂念着的宋室君臣,想象他们如柳絮一般飘泊无处归依。作者首先着笔于“海门”,说明他寄希望于南逃的端宗,也反映了作者有随端宗南行之愿,但却因风沙隔阻,无路可通。“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三句转写眼前的现实,临安一派残破衰败之象:狂噪的鸦君在颓城上空掠过,北斗失向,城池颓圮;元宵前夕本应是华灯照耀的都城,到此时已黑暗一片寻不到灯的踪迹。“乱鸦”,暗喻元军,“斗转”,暗示南宋王朝的陨落。“试灯”,元宵前的张灯预赏。临安失陷于二月,春来时尚可见元宵灯景,至三月春归,则南宋已亡,所以说“不见来时试灯处”。

第二段写春天归去以后,南宋君臣与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国之痛。“春去,最谁苦?”以设问句过渡,“苦”字用得醒目尖锐。下面连用三个分句,分写三个方面形象回答:“箭雁沉边”,写被掳北去的君臣,如同被射中的大雁,坠落到遥远北方,永无归日,“梁燕无主”,以“无主”的“梁燕”喻南宋臣民,大厦将倾,凄惶天依“杜鹃声里长门暮”,写临安宫苑凄惨悲凉景象,暮色之中,“长门”闭锁,唯有杜鹃啼血而已。三个分句,用“但”字领起,一气呵成。“玉树”三句,紧承前三句的意韵。摹写亡国的悲痛之情。“玉树”本指汉宫中之物,王朝倾覆,故“玉树凋土”,就连那金铜仙人也不免有辞离故国的悲伤。“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二句,用“衰兰送客咸阳道”(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意。“玉树”、“泪盘”,都用来喻宋。“斜日未能度”,指“铜仙”,依依不舍,行动缓慢,标志着被迫北去的君臣对故国的无限留恋,与词题“送春”之意。

第三段写故国之思。仍以设问总起:“春去,尚来否?”“来”字重如千钧,怀有深深眷念之情。下面接着以江总、庾信之事来抒写亡国之痛。江总在陈后主时仕至尚书令,故称“江令”;陈亡后,他入隋北去。庾信本仕梁,曾出使西魏梁亡,被留长安,北周代魏,又不予放还;著有《愁赋》,以抒郁抑之情。

词人此时此刻的忧恨之情与古人相同,因此以“正”字领出“江令恨别,庾信愁赋”两四字对句。同时,借风雨尽日袭击苏堤来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斗转城荒”相绾合,使临安的景色更加凄迷荒凉。苏堤在杭州西湖外湖与里湖之间,堤上有六桥,桃柳成荫。此处以苏堤在风雨中飘摇之态,来暗指沦陷后的临安亦如苏堤一样,陷于风雨飘摇之中。在“送春”之际,作者只能“神游故国”,此二句扣紧“送春”,并对“尚来否”作了回答,说明故国的新春只能梦里依稀得见了。“花记前度”,由“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意仅来表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最后,“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一句,表示“人间无路”,以只能跟“孺子”共话亡国之痛结尾。“孺子”,指作者的儿子刘将孙。

这首词写在元军攻破临安之后,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爱的感情,许多词句如“春去人间无路”“谁遣风沙暗南浦”等,爱憎分明,显而易见。作者在词中运用借代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春”象征着南宋王朝:“飞絮”暗喻南渡的君臣:“乱鸦”指代占领临安的元军等等。作者将这些日常所见的感受赋予主观的感情色彩。因此充分烘托出南宋灭亡的悲剧氛围。词的现实性和认识意义,也是通过这种气氛体现出来,为了强调这种氛围,词人运用了某些典故,因此送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此篇是专主寄托的成功之作。作者把南宋灭亡的伤痛哀悼之情和词中的艺术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交融浑化“浑化”的高水平,使读者也产生种种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丙子送春”。丙子指的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军在这年攻入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元兵掳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五月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继续与抗元。

作者简介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文学成就

刘辰翁生前著述甚丰,但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的方面。他生逢宋、元易代之际,愤权□误国,痛宋室倾覆,满腔爱国热忱,时时寄于词中。在南宋末年的词人中,他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绪反映得最为强烈,是辛弃疾一派的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者。《四库全书总目》称他"于宗邦沦覆之后,□怀麦秀,寄托遥深,忠爱之忱,往往形诸笔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这是对刘辰翁为人和词作的思想内容的正确评价。《历代诗余》引张孟洁的话说:"刘辰翁作《宝鼎现》词,时为大德元年(元成宗年号,公元1297年)。自题曰:'丁酉元夕',亦义熙旧人(按:指陶渊明)只书甲子之意。"在刘辰翁的词中,凡属书甲子的词,都是暗示自己不承认元朝的统治,感怀时事、追念故国的作品。他的最有价值的作品,就是这些感怀时事的爱国词。还在南宋亡国之前,他的某些词就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六州歌头〕一阕,题为《乙亥二月,贾平章似道督师至太平州鲁港,未见敌,鸣锣而溃。后半月闻报,赋此》。这首词是就恭帝德□元年(1275)贾似道丧师败绩之事,直接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对□臣误国表示了极度的痛恨。尽管国事已不可收拾,他仍怀有报国杀敌的壮志,如〔念奴娇〕写道:"吾年如此,更梦里,犹作狼居胥意。"但他更多的爱国词则是写于宋亡之后,结合自己"乱后飘零独在"(〔临江仙〕)的身世,抒发对故国、故土的眷念与哀思。如作于德□二年(1276)暮春的〔兰陵王〕《丙子送春》即是沉痛悼惜当年二月临安陷落,宗社沦亡的佳作。此词通篇采用象征手法,用"春去"暗喻南宋的灭亡。清人陈廷焯指出,此词"题是'送春',词是悲宋,曲折说来,有多少眼泪"(《白雨斋词话》)。由于写得字字血泪,沉痛感人,这首词常被后人视为刘辰翁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致厉鹗论词绝句有"送春苦调刘须溪"之句(《樊榭山房集》卷十二)。

刘辰翁常常通过描写时令相代、景物变迁来寄寓亡国哀思。他在许多词中反复写元夕、端午、重阳,反复写伤春、送春,追和刘过的〔唐多令〕《重过武昌》至七首之多,这些都不是伤春悲秋的滥调,而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眷恋故国故土的愁怀。如〔永遇乐〕词,小序云:"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词中写李清照怀念"宣和旧日",但尚及"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而他所面临的却是"江南无路"、"春事谁主"的亡国之境了。因而此词较之李清照词,的确"悲苦过之"。又如题作《春感》的〔柳梢青〕,通过对故都美丽风光的追恋和对眼前"笛里番腔,街头戏鼓"的憎恶,表达了与〔永遇乐〕、〔兰陵王〕等一致的情感。

刘辰翁词不同于其他南宋遗民的一味掩抑低徊、凄凄切切,而是表现出一种英雄失路的悲壮感情。他的思想境界比同辈为高,而在艺术表现上则喜用中锋突进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奔放的感情,既不流于隐晦,也不假手雕琢,真挚自然,流畅生动,因而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的词能于沉痛悲苦中透发出激越豪壮之气,如〔霜天晓角〕中的"老来无复味,老来无复泪",〔莺啼序〕中的"我狂最喜高歌去,但高歌不是番腔底",〔忆秦娥〕中的"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等等。所以况周颐说:"须溪词风格遒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意态略似坡公。"(《蕙风词话》)

刘辰翁的诗文则"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四库全书总目》)。酬贺之诗,连篇累牍,显得冗长浅薄。个别篇章如《春晴》写"江柳长天草色齐,新晴何物不芳菲;无因化作千蝴蝶,西蜀东吴款款归",稍具情韵,兼含寄托。他在《陈生诗序》中曾认为诗歌题材原很广泛,触景感怀,无不可以成吟,又指出"有能率意自道,出于孤臣怨女之所不能者,随事纪实,是称名家"(《须溪集》),但自己却没能做到。他又是一位文学评论家,批点评选古人诗文有10种之多。评点王维、杜甫、陆游等人的作品,时有中肯之处。但他喜欢标新立异,常常失之尖刻和琐屑。尤其评杜诗每每舍其大而求其细。对同时代人汪元量的诗作,亦有批点评选。

有《须溪集》 100卷,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辑《永乐大典》所录记、序、杂考、诗、词等作,厘为10卷。仍以《须溪集》为名。其8卷、9卷、10卷收词,约 350来首。有《豫章丛书》本。朱孝臧《□村丛书》有《须溪词》1卷,补遗1卷。

介绍

刘辰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丧父,家贫力学。景定元年(1260)至临安,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1262)廷试对策,因触忤权□贾似道,被置进士丙等,由是得鲠直之名。后因亲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度宗咸淳元年(1265)曾出任临安府学教授。咸淳四年在太平州江东转运使江万里处任幕僚。德□元年(1275)五月,丞相陈宜中荐居史馆,辰翁辞而不赴。十月又授太学博士,其时元兵已进逼临安,江西至临安的通道被截断,未能成行。当年文天祥起兵抗元,辰翁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宋亡以后隐居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

刘辰翁的诗词推荐

大圣乐

音韵低黯,辞情跌宕,庶几哀而不怨,有益于幽忧憔悴者。然二语外率鄙俚,因依声仿佛反之和之。此曲少有作者,流为善歌,则或数十叠,其声皆不可考。今特以意高下,未必尽合本调,聊以纟予思志感云尔。
芳草如云,飞红似雨,卖花声过。况回首、洗马塍荒,更寒食、宫人斜闭,烟雨铜驼。提壶卢何所得酒,泥滑滑、行不得也哥哥。伤心处,斜阳巷陌,人唱西河。
天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无奈何。论兵忍事,对客称好,面皱如靴广武噫嘻,东陵反覆,欢乐少兮哀怨多。休眉锁。问朱颜去也,还更来麽。

望江南(晚晴)

朝朝暮,云雨定何如。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人唱晚晴初。

琐窗寒(和巽吾闻莺)

嫩绿如新,娇莺似旧,今吾非故。空山过雨,睍完留春春去。似尊前曲曲阳关,行人回首江南处。漫停云低黯,征衫憔悴,酒痕犹污。
欲语。浑未住。记匹马经行,风林烟树。家山何在,想见绿窗啼雾。又何堪满目凄凉,故园梦里能归否。但数声、惊觉行云,重蕧
最是一人称好处。昨日小春留得住。梅花信信望东风,须待公归香满路。年时今已度。长是巴山深夜雨。宣又召,凯还簇簇,要见寿觞举。
扫尽窝蜂闲绣斧。叠鼓春声欢岁暮。燕台剑履趣锋车,银信低低传好语。紫貂裘脱与。肘印累累映三组。但重省,西来斗水,忘却爱卿取。

宋代诗词推荐

玄都观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瀑布迸舂青石碎,
轮茵横翦翠峰齐。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
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穆陵路

西游匣长剑,日暮湘楚间。歇马上秋草,逢人问故关。
孤村绿塘水,旷野白云山。方念此中去,何时此路还。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华字

上序披林馆,中京视物华。竹窗低露叶,梅径起风花。
景落春台雾,池侵旧渚沙。绮筵歌吹晚,暮雨泛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