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拂拭残碑

作者: 文征明 朝代: 明代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这首诗属于: 兴衰 咏史怀古 豪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注释
敕飞字:敕,帝王下给臣子的诏命;飞,指南宋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
难赎,指难以挽回损亡。
疆圻蹙:疆域缩少,指金人南侵,南宋的版图已远小于北宋。
徽钦辱:1125年(宣和七年),金兵南侵,直逼宋都汴京,宋徽宗赵佶见事不可为,急忙传位给宋钦宗赵桓。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宗、钦宗二帝北还,北宋由此灭亡。
南渡:徽、钦宗二帝被掳后,赵构以康王入继大统,是为高宗。他不知耻,不念父兄,自汴梁(开封)迁都临安(杭州)以图偏安,史称南渡。
桧:指秦桧。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南京市)人。1115年(政和五年)进士。1127年,随徽、钦二帝至金,四年后,金将他放还。高宗任以礼部尚书。绍兴年间为相,深受宠信,力主议和,杀害岳飞,镇压大批主战派。为人阴险狡诈,在位十九年,罪恶累累,恶贯满盈。
逢:迎合。欲:愿望,需要。

纠错

参考资料:

1、 郭彦全.历代词今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9月:第447页

赏析

词的上片直接点题,夹叙夹议,主要通过史实,引发人们对岳飞蒙冤受屈产生愤慨。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起首从叙事起,引出以下直至终篇的慷慨。残碑的发掘出土,以铁的事实证明高宗当年褒奖岳飞千真万确。这便是“倚飞何重”的证据,可后来为什么又把岳飞残酷地杀害了呢?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词人举古来不合理之事相对照,以见岳飞之冤。

“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末二句归结到“后来何酷”的事实。上阕略叙事实,深致感叹,于感叹中连发三层疑议,层层紧逼,引起无限激愤,自然导入下片对事理的分析。

下片剖析岳飞被杀的原因。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岂不念国家的疆界在敌人侵略下日渐缩小,岂不念徽钦二帝被俘的耻辱。这本不成问题的,作为问题提出来,正在于它出于寻常事理之外,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

“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实乃一针见血之论。鞭辟入里,不仅辛辣地诛挞了宋高宗丑恶的内心世界,也是数千年帝王争位夺权史中黑暗内幕的大曝光,读后令人拍案击节。“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二句揭出高宗必杀岳飞的原因。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帝位,可以置徼钦二帝死活于不顾。岳飞一贯主张抗金,恢复中原,且到朱仙镇大捷,中原恢复有望,再发展下去,势必直接危及高宗帝位。岳飞被杀害,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结尾二句归到岳飞悲剧的产生,乃出于君相的罪恶默契。暴露了高宗的卑鄙自私的龌龊心理,岳飞之冤狱也可以大白于天下了。

此词纯以议论着笔,可当作一篇精彩的史论来读。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此词犹如一篇宣判词,揭示了虚伪自私的宋高宗的真面目。它痛快淋漓,极具史胆史识,可谓咏史词的杰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08月:第149页 2、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第一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948页 3、 刘杨忠.豪放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4月:第311页

创作背景

《词苑丛读》引《词统》记载:有人掘地,发现了宋高宗赐给岳飞的诏书的刻石。文征明读了,认为抗金名将岳飞被杀害是“最无辜、堪恨又堪悲”的冤案,指出岳飞被害的原因,是宋高宗怕中原恢复,徽宗、钦宗皇帝回来,自己的帝位不保。文征明不禁感慨盈怀,写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文征明

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人物生平

早年时光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征明随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刻意临学。与蔡羽、吴爟结为朋友。

书文同进
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当时学官严厉,拘文法,循章句。文征明虽然练习程式之文,但是心底里却很是不愿意学习。于是在间隙读《左传》、《史记》、两《汉书》及古今文集。与祝明、都穆、唐寅提倡为古文辞。祝允明、杨循吉皆折辈行相交。初识沈周,观沈周画《长江万里图》于双娥精舍,很是羡慕和赞赏他的绘画技艺,于是跟从沈周学画。周刚开始不希望文征明因为绘画妨碍了他的科举大业,但是最终还是倾尽全力将所有的画艺教授给他;并且非常喜欢和器重他。

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跟从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迹清古,将其书诀传授征明。

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父林移病归,这个时候李应祯致仕,同舟东归,相从甚乐。抵家后,于所居隙地筑停云馆。娶昆山吴愈第三女。征明内行淳古,和妻子白头偕老,一生之中从未变过心。

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为王银钩勒竹题诗。跋夏昺画《云山图》。得到一古砚,取名“五星”,诗以纪之。当时唐寅放诞不羁。征明虽然其性格和唐寅完全不一样,两人却亲密无间。

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以父命从吴宽游,时宽丁继母忧于家,悉以古文法授之,且为延誉于公卿间。秋,第一次赶赴南京参加乡试,考试不中。认识金陵顾璘、陈沂、王韦、徐霖。画《金焦落照图》。曾经与唐寅商酌画法,认为作画应以六朝为师,设色以闲淡为贵。又谓南宋李唐丘壑布置,可为初学之师。

屡试不第
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与徐祯卿、钱同爱、朱凯、张灵等交往同游。征明既博古善议论,又通晓元、明之际旧事,为时推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号称为“吴中四才子”。

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年),春,父林出任温州知府。秋,二试应天不利,唐寅考试应天府乡试第一。父林在任,还书诫慰之。有《咏文信国事》诗,又画信国公像。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年),唐寅被罢黜,撰写长文给文征明,以表达其志向,文征明因为都穆检举唐寅开始疏远都穆。当年文征明远游闽、浙、湘、赣。六月七日,文林病逝,享年五十五岁。文征明携带医生前往去帮父亲检查疾病,却晚了三日才到。

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七月,文征明三试应天,考试不中,陈淳同行。观唐阎立本画、元赵孟頫书,跋之。友人曾经掘地得宋高宗与岳飞手敕刻石,沈周与文征明皆题《满江红》词。又沈周画山栀以配征明画菊并题。

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兄长文奎因事遭到麻烦,文征明千方百计为兄长调和维护,满了一个月事情才得以成功化解。五月十一日,前往相城访沈周。周命钩抚无锡华氏藏《唐摹万岁通天进帖》。秋,四试应天,考试不中。

正德四年己巳(1509年),春,为金陵严宾题旧作《桐阴高士图》。朱应登自南京户部主事升延平知府,文征明为之作《剑浦春云图》送别。功名未就,以笔墨为生计,不无食指之忧,有寄陈钥乞米诗。

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正月廿八日,为朱承爵跋所藏苏轼父子帖。五试应天,考试不中。应吴兴吴琉邀请,撰送刘麟擢守西安叙。

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六月,小楷抄录《铁崖诸公花游倡和诗》并追和一首,赠与弟子王守。六试应天,考试不中。顺道至滁访叔父森。

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秋,七试应天,考试不中。重阳日,小集唐寅北园,有诗。时寅已治圃舍北桃花坞中,结亭曰梦墨,自号六如。

入仕乞归
嘉靖二年(1523年),文征明接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居官三年,考满,当赴吏部,而因有所顾虑徘徊不前没去赴职。再上疏乞归,再次没有答复。大概自官京师,归思未尝稍释,多有怀归之作,如《病中又怀吴中诸寺》等诗。张璁既用议礼骤贵,讽征明主之,征明辞。至是,杨一清与璁谋,欲迁征明官。征明乃多次上疏乞归,始得致仕。十月十日出京,阻冰潞河。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年),巡按郭宗皋为征明建坊于德庆桥西。征明以书与知府王仪请辞,未果。三月,《停云馆帖》卷二“唐抚晋帖”上石。五月十七日,王榖祥过访,谈及画竹,为写竹册并识。

游山作画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三月七日,七十五岁的文征明与诸友游东禅寺及南城,见桃花盛放,归写《桃源洞小景》并书《桃花源记》。望日,与朱朗、周天球、彭年及子彭、台至宜兴,游史济玉阳洞天。此行曾为宜兴吴俦作《沧谿图》。七月,行书《兰亭序》扇。

嘉靖二十七年戊申(1548年)三月,文征明与汤珍、钱同爱及甥陆之箕游宜兴善权洞。过吴氏,观吴伦旧藏赵伯驹《春山楼台图》并题。四月十日,小楷《千字文》于玉磬山房。六月八日,为华云写生十幅,用细笔白描,而神明不衰。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二月四日,跋米芾临《禊帖》。是月,《停云馆帖》卷十“国朝名人书”摹勒上石。三月既望,病愈,行书《早朝诗》十首。观仇英画《玩古图》,作《玩古图说》。是月,跋《兰馨帖》,考定为唐张旭书。

执笔而逝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二月既望,行书《山居篇》及前后《赤壁赋》。春,久雨。客携沈周《溪山深秀图》至玉磬山房,借留半载,摹临一过并题。偶得古纸数翻,作墨戏并录旧作。四月既望,仿倪瓒作小幅。是月,雨窗作《云山卷》并题。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二月二十日,为御史严杰母书写墓志,没有写完就离开了人世。其弟子私谥贞献。

文征明的诗词推荐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念奴娇·中秋对月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明代诗词推荐

杂曲歌辞。妾薄命

君恩已断尽成空,追想娇欢恨莫穷。长为蕣华光晓日,
谁知团扇送秋风。黄金买赋心徒切,清路飞尘信莫通。
闲凭玉栏思旧事,几回春暮泣残红。

人日剪彩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五月十九日大雨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