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柳

作者: 雍裕之 朝代: 唐代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这首诗属于: 咏柳 赋别

赏析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这首诗也没有脱离离情的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袅袅”、“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的颜色,洗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秾丽,这里径直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等等。雍裕之却不屑作这种别人用过的诗句,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也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在于诗人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匠心独运、高出一筹。

作者简介

雍裕之

雍裕之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雍裕之的诗词推荐

五杂组

五杂组,刺绣窠。往复还,织锦梭。不得已,戍交河。

柳絮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剪彩花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

唐代诗词推荐

遣病十首

服药备江瘴,四年方一疠。岂是药无功,伊予久留滞。
滞留人固薄,瘴久药难制。去日良已甘,归途奈无际。
弃置何所任,郑公怜我病。三十九万钱,资予养顽暝。
身贱杀何益,恩深报难罄。公其万千年,世有天之郑。
忆作孩稚初,健羡成人列。倦学厌日长,嬉游念佳节。
今来渐讳年,顿与前心别。白日速如飞,佳晨亦骚屑。
昔在痛饮场,憎人病辞醉。病来身怕酒,始悟他人意。
怕酒岂不闲,悲无少年气。传语少年儿,杯盘莫回避。
忆初头始白,昼夜惊一缕。渐及鬓与须,多来不能数。
壮年等闲过,过壮年已五。华发不再青,劳生竟何补。
在家非不病,有病心亦安。起居甥侄扶,药饵兄嫂看。
今病兄远路,道遥书信难。寄言娇小弟,莫作官家官。
燕巢官舍内,我尔俱为客。岁晚我独留,秋深尔安适。
风高翅羽垂,路远烟波隔。去去玉山岑,人间网罗窄。
檐宇夜来旷,暗知秋已生。卧悲衾簟冷,病觉支体轻。
炎昏岂不倦,时去聊自惊。浩叹终一夕,空堂天欲明。
秋依静处多,况乃凌晨趣。深竹蝉昼风,翠茸衫晓露。
庭莎病看长,林果闲知数。何以强健时,公门日劳骛。
朝结故乡念,暮作空堂寝。梦别泪亦流,啼痕暗横枕。
昔愁凭酒遣,今病安能饮。落尽秋槿花,离人病犹甚。

玉泉道中作

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早农半华实,夕水含风凉。
遐想云外寺,峰峦渺相望。松门接官路,泉脉连僧房。
微露上弦月,暗焚初夜香。谷深烟壒净,山虚钟磬长。
念此清境远,复忧尘事妨。行行即前路,勿滞分寸光。

江瘴节候暖,腊初梅已残。夜来北风至,喜见今日寒。
扣冰浅塘水,拥雪深竹阑。复此满尊醁,但嗟谁与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