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感怀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代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这首诗属于: 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
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
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
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
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
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纠错

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击退了瓦刺入侵后第二年的一个立春日在前线所写。遇此佳节,引起了作者思亲之念,但是为了国事,又不得不羁留在边地。诗中表达了作者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作者简介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评价

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 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榘。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最精锐的三大营,共约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宪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怪不得民谚说: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奸奸狡狡,朝煎晚炒。

于谦的诗词推荐

北风吹

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过菊江亭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明代诗词推荐

南州行

摇艇至南国,国门连大江。中洲西边岸,数步一垂杨。
金钏越溪女,罗衣胡粉香。织缣春卷幔,采蕨暝提筐。
弄瑟娇垂幌,迎人笑下堂。河头浣衣处,无数紫鸳鸯。

白日丽江皋(一作鲍溶诗)

迟景临遥水,晴空似不高。清明开晓镜,昭晰辨秋毫。
郁郁长堤土,离离浅渚毛。烟销占一候,风静拥千艘。
独媚青春柳,宜看白鹭涛。何年谢公赏,遗韵在江皋。

正月

正月今朝半,阳台信未回。水芹寒不食,山杏雨应开。
世网留三宿,真源寄一杯。因声谢猿鸟,岁晏会归来。